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購物紀錄 2021.12

 書

接近艾敬

湯志偉的爵士音樂叢林

神奇寶貝特別篇37


CD

謝明諺 / 杉林小徑    

絲竹空爵士樂團。紙鳶

許郁瑛 心情之間

絲竹空爵士樂團 想起 思想起

絲竹空爵士樂團 彭郁雯的爵士狂草

勒巴彥意識

林立芳 半路緣 

移山倒海 樊梨花 

夢土 部落之心 

趙一豪  旅行 

鄭進一 孤家寡人

許郁瑛 happened, happening

Osay Hongay 燕春阿嬤 靜靜地等待著

溫隆信 爵對好聽


DVD.電影

生命宮牌 莊進才與他的北管


黑膠唱片


鄉土詩情 上揚

OUGENWEIDE Eulenspiegel 

Fairport Convention Glady's Leap

Fairport Convention 

Pentangle Basket Of Light

Paul Butterfield's Better Days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實體唱片:淘兒唱片興衰史 All Things Must Pass:The Rise and Fall of Tower Records 2015

 


這支紀錄片在台灣有短暫上映過,國外也有發行DVD版本,但是只有英文字幕。淘兒唱片,在全世界淘兒唱片紛紛結束營業後,唯獨日本屹立不搖,分店更是開遍全日本。淘兒唱片創辦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起家厝,在自己國家已經消逝。這邊稍微解釋一下,日本淘兒唱片已經是獨資公司,所以當全球淘兒唱片收掉時,日本是不受任何影響的。淘兒唱片創辦人,每當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唱片行,便飛往日本淘兒唱片,見見自己熟悉的場景,我想這是無法言語的感動。

日本淘兒唱片,我想它的魅力可想而知,不討論日本人對於實體唱片的戀物,它們在獨家限定商品非常成功,光這點就很有吸引力。包括我自己在日淘發現了不少獨家商品,而且是相當專業系統性的發行。沒去過日淘還有個選擇,上網找日本官網,裡面有很多資料可以查閱,如果看不懂日文電腦也有整個網站翻譯。

台灣淘兒唱片

我沒去過台灣淘兒唱片,因為與我生長年代不同。因緣分能與曾經在西淘工作過員工,聊聊當時台灣的唱片市場盛況,時間拉回1992年左右,由於年代久遠,記憶大多是片段的回憶。他描述了當時Baboo(台灣樂團)剛發行專輯,當時所謂的新台語音樂熱潮,剛盛行不久,市場還在磨合,當然一開始滯銷,庫存丟回倉庫。某天據說突然一狗票人要買Baboo的專輯,當時是沒有網路的時代,很多訊息沒有辦法快速傳遞。當然馬上從倉庫挖出來上架,沒多久便售罄。還有更誇張的是某國外知名歌手發行專輯,開賣當天店還沒開,外面已經在排隊,光一張專輯庫存準備,從一樓樓梯側邊堆放到三樓。

眼前的這位半百大叔說得起勁,說到Baboo,他特別提到Baboo的Bass手金木義則,聽起來似乎二人蠻熟的,金木義則在台灣多為幕後製作音樂,想起惟因唱碟(台南老牌唱片行)老闆,邀請我進聆聽室,聽一張"情歌‧潘越雲Unplugged原音再現"專輯,裡面的Double Bass彈的非常棒,翻開歌詞本,原來有金木義則參與專輯。回到主題,更別說與美國Tzadik唱片廠牌(實驗前衛音樂)老闆熟識,題外話這位大叔,實驗前衛音樂聽的非常大,所以其實我想也不意外。此時故事回憶也差不多了,大叔緩緩起身後說要回家去了。

不得不佩服,沒有網路時代,能在唱片行工作。應該說沒有音樂底子,很難在裡面工作。本身若沒有很熱愛音樂,基本上是無法在內工作的,回到現今,講難聽點,從沒買過實體專輯的人,都可以去唱片行工作了,真的悲慘代啊。

到了2021年,新的一代,還知道這世界存在著唱片這檔事嗎?我想還是自己留著,逛逛唱片行的美好回憶就好,上一代的美好,到了我這代,拼命努力的抓住尾巴。實體唱片行的命運如何已經無所謂了。


延伸參考資料




Other Music(其他音樂唱片行)紀錄片




先說明一下,Other Music(紐約東村唱片行)。在開業21年,將於2016年結束營業。在關店前夕拍了這支紀錄片。1995年選擇開在淘兒唱片對面,這是非常正確的商業手法,在台灣常見的店家"結市"效應。只要商品作區別,不用辛苦打價格戰廝殺。紀錄片中,出現不少店內舉辦的Live表演。唱片行與Live House結合,有利於實體專輯的銷售,另一方面順勢給了樂團與歌手表演舞台。無意間注意到此紀錄片,2019 桃園電影節有短暫上映過,當然我沒有在當時看紀錄片,所以自己後來花了點時間,找到對岸版本,所幸還有機會看到此紀錄片。

紀錄片中最動人了的,不外乎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店員們不斷挖掘音樂,地下樂團歌手自推薦手工CD寄售。隨著時間消逝,時代轉變。數位崛起衝擊,網路世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應該說不管你今天住在地球哪裡,有了網路,談天閒聊真的不是問題。網路的方便,討論音樂不在是唱片行裡,買唱片這檔事也漸漸轉移到網路。但是Other Music並沒有鬆懈,先是展開了架設網路郵購,我相信在台灣年紀超過30歲以上,基本上都接觸過郵購,郵購目錄五花八門,高仿冒名牌、文具、玩具、民生用品、A片、盜版影音、服飾,記得高仿冒名牌還有分三種等級,以ABC來分級數,當然A是最高級作工最好。回到主題他們不只發展線上郵購,並在網站上,寫下專輯介紹文。企圖網羅線上客群,搶攻網購市場。

串流時代來臨,Other Music也自己成立了,串流音樂付費下載。但最終宣告失敗,音樂還是要回歸實體,在MP3來襲、串流時代來臨,導致銷售劇減。唱片行能有多少勝算,影片提到每月租金約45萬台幣,未包含其他人事成本開銷。以這樣條件在台灣,不是財團等級,根本是無法負荷的成本。




Other Music,它是一家非常棒的唱片行。能保留在店裡舉辦的表演錄影帶,倒是期待這些珍貴影片,能數位化公開分享。店要成為傳奇前,店員是不可缺少的推手,裡面店員老實說,多到讓我感到不可思議。觀察架上唱片,大概心裡就有個底了,也不需要再多解釋了。不過我發現,他們店員有的特質,在台灣唱片行找不太到,應該說台灣唱片行店員,多數沒這麼有熱情,工作嘛混口飯吃而已。

影片結尾,結束營業後的音樂會,表演清單來頭不小,大概也看得出來,此唱片行在當地的地位之重要性。現今2021年,台灣唱片行,大多命運,注定走向專精化。實體唱片行的迷人之處,不外乎是挖掘未知音樂,也盼望能遇到知己。或許遲早慢慢消失,我沒辦法想像,沒有實體唱片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