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倒閉漫畫店看到這套漫畫,當時因有缺集所以沒購買。最近在網拍剛好看到整套完整的,這是一套蠻棒且帶有產業鏈探討的漫畫,不過這也要有本身在職相關人員,體會更有感。感覺作者或許有?想藉由這部漫畫來表達些他個人,對於書的產業鏈的關心與憂心。
書店是最末端的銷售,也是算最前線的接收端,作者算把書店業現實面呈現,至少也有70%以上了,不過可惜這套漫畫雖然是7本完結,是因作者病熬畫到去世為止,相當可惜。開書店與唱片行或者相關工作者,必看。我不知道每個人看完能得到什麼,但我自己是收穫不少,也回憶些事情。
之前在倒閉漫畫店看到這套漫畫,當時因有缺集所以沒購買。最近在網拍剛好看到整套完整的,這是一套蠻棒且帶有產業鏈探討的漫畫,不過這也要有本身在職相關人員,體會更有感。感覺作者或許有?想藉由這部漫畫來表達些他個人,對於書的產業鏈的關心與憂心。
書店是最末端的銷售,也是算最前線的接收端,作者算把書店業現實面呈現,至少也有70%以上了,不過可惜這套漫畫雖然是7本完結,是因作者病熬畫到去世為止,相當可惜。開書店與唱片行或者相關工作者,必看。我不知道每個人看完能得到什麼,但我自己是收穫不少,也回憶些事情。
去年2022年4月在倒掉的租書店買了不少漫畫書,近期剛開始在趕閱讀進度,加上最近又開始在收漫畫,出版品真是一個坑阿,累積了超過30年的出版量,一堆待買清單等著結帳。但是悲慘書業一年不如一年,現在20歲內年輕人,誘惑多根本不需要買書籍來娛樂。導致出版社都只挑軟的(好賣有市場)代理出版,反而犧牲了內容與品質,講直一點有內容的好東西在台灣都看不到了,媽的只有悲哀而已,想看好作品請自立自強學日文比要快,如果要妄想出版社哪天會回到以前軟硬皆發行的話,不好意思別等了,等了只是在浪費生命而已。
自從自己開店後,在時間充裕下發現有好多東西是我沒注意到,感覺就像挖到寶似的,這陣子可能重心會移到書籍這方面,一直以來都在關注音樂而忽略了其他東西。有想要計畫到台灣各地賣書的地方挖寶,想先從南部開始,不過還是會先把網拍上能收的都買一買,缺集的再慢慢去實體店找。
想想現在還是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思緒,太在乎這些沒辦法改變的事情上,一直呈現跳針式的輪迴中,真的對那些太在乎的事情上,還是得放下了。強迫自己多關心這個社會,妄想能有對這社會出點小小貢獻,幹我想太多了,這個食銅食鐵的社會,早就已經在走向末路了。
某天發現有粉絲頁分享,才知道有這支紀錄片。Alex Rodriguez是黑膠唱片收藏家,為了買更多唱片而展開了公路旅行,不得不說我自己也做過一樣的事情,不過也才區區在台灣島內而已。而且很多店都很久沒有在進新貨,講白了沒有買到很爽。Alex Rodriguez開著車,到訪各地唱片行,主角專注於挖片時,巧妙的轉為訪問唱片行老闆。在這邊解釋一下,在挖片的人,都是非常專心的,而且不喜歡被打擾。
此紀錄片強烈的表達出,一切由音樂把互不熟識的人們串再一起,比如說DJ、樂手、音樂製作人、唱片收藏家(別誤會收藏家都是買回不聽者,收藏家都是聽很大的,自己發現不少人有這些錯誤想法)、唱片行老闆、唱片公司老闆。因音樂而熟識後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認為這是很快樂的事情。
每張唱片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也是實體唱片魅力之一。
開店時間約二年的時候,一位熟客建議我,可以賣點爵士樂唱片。我基本上對爵士沒研究,也不聽。當時我冒風險,進了一批進來賣賣看,一開始不太順利,需要一點時間消化從來不聽的音樂,也收了不少爵士相關書籍。漸漸知道哪類的爵士派別才是主流,而哪些是深度且少人聽的風格。當然剛開始亂進,累積不少,非常難賣的爵士融合樂(FUSION JAZZ)。為何當時會冒這風險,也是當初生意慘到不知道是怎樣,所以要趕快下決策。不得不說我店裡的做法,是有比照正規公司避險手法,我若沒這些技能,大概店一年內就會收掉了。我想現在驗證我開始的做法,得到的答案是對的。店要長久,真的要不斷的修正錯誤。
開始賣爵士樂到現在,又過了二年多了,爵士樂目前是主力商品。最大的功勞是要給這位建議我的熟客,講真的萬事起頭難,或許是一句簡單的建議,很多時候還是需要這類的催化劑。現在對爵士樂比較沒那麼生疏,但還是不夠專業,因為是身為店家,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我一直避免閉門造車,因為唱片行不是手工藝,需要吸收而非專精,而且每天都有新歌曲發行,每天都有舊歌曲被挖出來。
關於開店做生意,是否有必要開發其他項目,來增加收入,非常的需要,但代價也相當的高昂。開發其他項目,等於跳脫自己的領域,一開始都不會太順利,慘賠收場是常態。我開始找了些音響設備來販售,當然結果是非常慘。本身自己不會維修音響,這邊大概說明一下,維修音響一定要懂電子學,要懂PCB電路圖。講簡單點,非電子科班出來的,是沒辦法維修的。當然還有一招,可以找維修技師配合,但是這不是頭路(不是很好的工作方式)。
音響取得成本:1500
送修整理成本:2500
總成本:4000
賣出售價:5500
以上明細看來,賣掉後可以賺個1500元,來機子保固至少3個月,不然沒人敢買。機子出問題送回來,以上有提到本身不會維修,所以又要轉交給技師維修,那這邊產生的費用,要自行吸收(保固內),修好後報價800元的話,最後利潤剩下700元,這邊有個疑點,配合的維修技師沒有保固嗎?如果我自己有能力判別,就不需要找別人了,所以怎能判別是有沒有修好?當然只能單方面選擇去相信對方的專業。那假設這台機子放了半年才賣出去,加上與客人前後的測試服務等等。如果是以開發其他項目,增加收入來說,是有成功但是成本太高,而且賣了硬體給客人,客人未必會回來買軟體,統計了一下大概只有1個客人,有達到我當初設定的理想,買完硬體後,固定會回來買軟體。
所以我在音響機子上,賠了大概幾萬。老實講對於開店的,賠幾萬都小事,賠百的大有人在,不能走的路就此打住。我開始嘗試,賣些非音樂相關的東西,其實我剛開始選擇開店項目,是要賣玩具,並非唱片。因為唱片業我太熟了,死路一條,開下去才知道更不得了。因為後來搬到友人的店一起分攤房租,商辦大樓空間也大,友人的商品多元化,玩具、海報、書、明信片、衣服等,小東西不少,我大概觀察,這二年客人的消費品項,也又讓我燃起對玩具的慾望。
為何當初開店,明知死路一條還要賣唱片?因對玩具業不熟悉,身邊也沒有收玩具,收很大的。現在是找些小東西來賣,不貴,可能是80~150元公仔,當然剛開始也是小賠大概一萬內,現在是慢慢有成長,畢竟上一場才慘賠出局,新的一局當然特別小心。
開店做生意四年多了,有不少人懷疑我是田僑仔,而且有長達三年時間都是疫情期間延續到現在。外面開店的不少店家早就大洗牌,那我為何生意比別人差,還能活到現在?我先講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的事情好了,你在一個工作職位上,做久了。就算有SOP標準作業流程規範下,你絕對還是會發現一些小技巧,例如偷懶、省略流程、混水摸魚、狸貓換太子等。這跟開店有什麼關係?二者都是為了個人利益,只是差別在是否為對立邊,不變的事,就是都是為了個人利益。
回到為何沒生意能還繼續開著,開店不就是為了營利賺錢嗎?對我來說,我要的利益,能有個空間聽音樂,享受比較好一點的音質,而且又不影響他人,如音樂放太大聲,造成別人不便。對我來說,錢。對我在乎的利益上,比重沒有那麼的高。簡單講,就是為了個人興趣開了這家店,不過當時決定要開店的時候,是帶了不少憤怒情緒,放給它死(人生)的心態。
講來講去還是要回到生意不好的題目,開店時間久了,只能講態度與信用還有處事,都有兼顧到,然後最重要的就是運氣(緣分)。基本上錢關的問題,都會低空飛過。當然基本開店成本,獲利試算還是要下點功夫,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久之前就想搞本音樂小誌,但不想要一人搞一言堂,嘗試邀約友人一起來撰寫。但都是失敗收場,因為會有各種顧慮問題。2021年尾,自己先搞了一個主題,針對唱片收藏家的訪談,找了四個人,用錄音方式紀錄,在使用電腦打逐字稿。後來我發現有很大的問題點,受訪者會因為某些顧慮而影響內容。或者是說面對著不熟的人,怎能會打開心胸?這對於內容影響很大,缺乏太多東西,無魂有體沒有活力,感覺只有骨架而沒有肉。
這錯綜複雜的問題,對我打擊很大。漸漸才懂原來書上的不少文章,多多少少一定會修飾內容,不然基本上根本不能閱讀。那如果連訪談都要修飾才能達到觀看的水準,那我只能收手不幹了,完全沒有意義。
其實還有另一個蠻大的問題點,實體唱片現在是夕陽產業了,要去哪找收藏家?人找到了,光要對方答應已經不容易了,而且還要處理記憶碎片的問題。
後來就整個停擺不搞了,留下的二篇訪談跟一個影片錄音。或許是追求太高,達不到想像中的水平,技不如人。沒有動力想在搞了,畢竟音樂在台灣已經是夕陽了。這篇文也是為了"唱片收藏素人訪談"這系列畫下句點,不在更新,幹反正也沒幾個會看。